您的位置:首页 > 社科研究 > 成果推介 > 正文
丁晓燕: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化危为机
时间:2020-06-09   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丁晓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时强调“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这既是应对全球疫情影响和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形势的重要举措,更是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我省要化危为机,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扩大内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扩大内需是应对现实挑战的客观需要。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冲击,我国实施了三次扩大内需战略。第一次是在1998年,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加之“九八”洪涝灾害,我国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从“适度从紧”转向“适度扩张”,成功地应对了冲击。第二次是2008年,由于爆发了“5·12”特大地震,接着发生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和挑战,我国及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安排了1.18万亿元,带动了4万亿元社会总投资规模,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经济企稳回升。第三次是当前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需求侧与供给侧共同发力扩内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生产和需求受到严重影响,供给与需求同时遭到冲击,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短期内难以恢复,而且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还在不断深化,世界经济可能因此陷入全面衰退,这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亟待需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我们必须把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作为当前形势下的重中之重,坚决稳住经济基本盘,加大政策对冲力度,增强宏观政策合力,坚决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扩大有效需求,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促进经济和社会平稳发展。

      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关键性作用。投资从短期看是需求,从长期看是资本积累。作为拉动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在稳增长、扩内需等方面起关键性作用。当前,我省仍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扩大投资既有需求也有潜力。与消费和外贸相比,投资的乘数效应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积极扩大内需,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无疑需要更大程度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要加大具有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意义的投资,以及具有稳增长、调结构与惠民生、补短板意义的投资,有利于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一是围绕先进制造业扩投资。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既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先进制造业投资的引领作用,强化产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支持重大技术攻关、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新机遇,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壮大新动能。二是围绕“两新一重”增投资。我省基础设施仍然存在明显短板,在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管网等领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随着新兴技术日新月异,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方兴未艾,新型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暴露,新型基建蕴藏着巨大的投资空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新经济发展创造广阔舞台;也要把扩大有效投资与推进调结构、补短板、强弱项有机结合起来,精准聚焦基础设施的短板领域,加大城际交通、信息网络、生态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聚焦影响民生改善、脱贫攻坚领域,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增强消费对扩大内需的基础性作用。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同时受疫情影响,居民消费意愿也有所降低。推动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仍要依靠消费扩张,要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回升,扩大居民消费,使居民敢消费、愿消费、能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释放消费潜力,让消费为扩大内需注入强劲活力。一是稳定和增加居民收入。受疫情影响,居民的工资收入大幅降低,这直接拉低了消费需求。要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切实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各项工作,采取积极措施,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允许在确保不影响居民、交通和不扰乱市容环境秩序的情况下摆摊设点,引导摊贩文明经营,集聚消费人气。积极发展早市和夜市经济,助力商户恢复经营和经济复苏。二是构建新型消费生态。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模式,支持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鼓励企业建设线上线下一体的新消费体验馆,促进消费新业态、新场景的普及应用。加快5G网络建设和商用,依托“互联网+”提升消费服务。三是是改善消费环境。满足居民多样化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优化大型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规划布局,引导商业适度规模经营,错位发展。支持商业提质增效,促进商业模式转变和经营业态创新,着力减少中间环节和经营成本,通过精准营销、协同管理提高经营效益,改善消费体验。

(作者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