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省内社科 > 正文
21世纪马克思主义论坛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长春举行
时间:2023-11-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赵徐州 曾江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 曾江 通讯员 胡玉超)10月14日,由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承办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论坛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召开。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常青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曙光教授致辞。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庞立生教授主持开幕式,陈曙光作会议总结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研究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


  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常青认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坚持好、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认识把握这一思想的原创性贡献,进而理解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面对的时代课题,加强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的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都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陈曙光则从原创性贡献的参照系、原创性贡献的类型,以及原创性贡献的层次三个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进行解读。他表示,原创性是指理论命题、范畴在思想史上具有首先或者第一的性质;原创性贡献的类型可分为从“0到1”的原始创新、从一到多的发展创新、从点到面的集成创新、由表及里的升级创新,由此及彼的突破创新以及正本清源的守正创新;原创性贡献的层次则分为原理层面的创新、中国化层面的创新以及重大实践战略层面的原创性贡献。


  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史守林从现实维度、理论维度、历史维度以及方法论的维度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进行了解读。他表示,我们应坚持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来应对时代中的问题。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教授指出,广大学者应从自我追问、议题设置,体系建构以及观点创新这四个层面去阐释原创性贡献到底是什么, 深入到治理理论、民族理论、文明理论、现代化理论,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的解读作出努力。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田克勤认为,今天的中国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但关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演进的研究尚有不足,仍需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实践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


  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属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景源从文化与精神、精神与价值观、价值观与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与科学理论四个方面的关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文化观。他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领导干部需要不忘初心,坚守政党,坚定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和信念就难以生存。


  庞立生从文明的原则高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再到整个文明的发展历程,梳理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文化观。


  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意义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邱耕田从科学知识形态和观念意识形态两个方面解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他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这一思想是建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认知的基础之上,具有突出的解释、反映这个世界的功能。同时,这一思想以观念的形式集中表现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教授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理论的超越、创新和发展,其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等思想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常青致辞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曙光致辞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庞立生主持开幕式并作主题发言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与会学者发言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与会学者发言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与会学者发言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与会人员合影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