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社科 > 正文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学术期刊创新发展论坛举行
时间:2023-12-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钟义见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钟义见)11月18日,为进一步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研究和阐释,由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联合主办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学术期刊创新发展论坛在长春举行。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刘立新出席会议。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党组成员、副院长史守林,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常青会同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及学术机构的上百位专家学者共同出席,并围绕大会主题展开研讨。开幕式由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教授庞立生主持。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常青教授致辞  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庞立生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常青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在中华文化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深入学习、科学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山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商志晓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不断深化和发展,也标志着我们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取得新成就。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构成了一个愈加充足、愈加厚重的思想系列,呈现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新面貌、新风采。史守林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地回答了文化层面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性理论成果,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指引和根本引领。


 

山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商志晓教授发言 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教授发言 本网记者 钟义见/摄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文化主体性”这一重大标识性概念。因此,在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田鹏颖看来,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得以巩固,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播者和弘扬者在100多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当中实现的。商志晓表示,任何文化要立的住,行的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必须有自己的文化主体性,有了文化主体性,中华文化才有和世界其它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特征。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国泉则认为,文化主体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以文化主体性意识觉醒作为前提。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文化建设提供根本遵循

  庞立生认为,文化自信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旨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方法论原则和路径,这个路径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吉林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闫西安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我们下一步做好思想工作、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余一凡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等一系列根本问题,阐明了原则立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韩喜平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积淀与凝结,是新时代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指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全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内含丰富的观念系统,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长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光焱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国际传播不仅能够向世界来展现真实立体的中国,增强国家国际的话语权,而且也有助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塑造。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于指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乃至于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