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要求我们“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为东北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更为广阔的空间。东北地区应进一步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化大农业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对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在改革创新道路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规划区域性发展整体方案
推动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是实现东北振兴的关键。我们必须打破地域界限,从东北一体化、协同化发展的战略高度谋划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着力完善东北地区政府联席制度,协同推动现代化大农业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改革经验,研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从国家粮食安全和支撑农业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超前谋划未来一个时期现代化大农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主攻方向、战略重点、任务举措。注重政策的动态调整、细化、深化和实施细则的跟进。根据东北实际,探索支撑现代化大农业的创新机制和模式,着力推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城乡融合发展上迈出新步伐、作出新表率。
充分发挥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既要保障国家粮食的数量安全,更要保障质量安全;既要保障总量安全,更要保障结构安全;既要保障产量安全,更要保障产能安全;既要保障当下安全,更要保障长远安全。
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基础工程,进一步推进黑土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主要作物丰产增效科技创新等工作,集成推广重大增产增效技术,开展优势农牧品种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和突破性新品种联合选育。全面提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和智慧农业综合效能和粮食产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造东北样板。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更加注重市场内生动力,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方面,优化整合现有粮食加工产能,压减低效粮食加工过剩产能,减少资源浪费与低水平重复;另一方面,推进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有效增加附加值的加工转化,延伸精深加工链条,提升粮食产业价值链,助力粮食加工业提高产值与利润率。
探索多元化规模经营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把农业建成大产业”。应强化系统思维,改变规模经营主要依靠土地经营权流转单一模式做法,尝试采用土地经营权流转推动型、集体经济撬动型、新型主体发展带动型、社会化服务推动型等多元模式,形成小农户与现代化大农业有机衔接的多点支撑。
探索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推动规模化经营。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把握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的度,注重制度层面改革引领,充分利用有关改革试点政策,总结形成可推广的东北经验,加快夯实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土地制度基础。
探索通过集体经济发展撬动规模化经营。全面推进东北地区农村改革,加快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盘活利用,探索组建农民积极参与的股份合作经济实体或产业合作联合体,通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拉动农业规模化经营。
探索通过新型主体发展带动规模化经营。加快推进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带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农民与新型主体利益一体化、协调性保护中推进土地有序流转,让更多主体分享现代化大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效益、产业链延伸效益。
探索通过社会化服务推动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重点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融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着力建设区域性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综合服务中心,构建满足不同农户需求的社会化服务机制。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科技是重要支撑力量。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及早谋划实施现代化大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新战略。
一方面,立足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特别是农业强国建设中的重大农业技术力量布局,超前做好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前期项目对接准备,充分释放东北地区科技潜能和优势,并在重大农业基础科技研发中,强化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职能,在破解“卡脖子”技术攻关中作出应有贡献。另一方面,积极创建农业产业科技管理新机制新模式,在协同创新、集成创新上力争取得新突破。加快建立区域性科创体系,构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新格局,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整合创新要素,加快打造支撑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机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聚集优势、特色品种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农业产业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和示范创新,更好激发基层创新创业活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尽快形成符合农业科研规律、体现产业发展导向、多元创新主体深度融合的农业产业科技管理新模式。
(作者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来源:吉林日报
初审:狄迪 复审:董杨 终审:于大勇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