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科研究 > 成果推介 > 正文
纪明辉:面向“十四五”的吉林省服务业发展思路
时间:2020-12-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纪明辉

  从2019年数据看,吉林省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为53.8%,服务业增长速度连续7年超过全省GDP增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同时,服务业是解决就业的重点行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提升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对于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稳就业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服务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机遇期。在新的条件下,吉林省应审时度势,采取新举措,加快推动服务业的现代化进程,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新模式新业态还处在较低发展层级

  吉林省服务业在发展中显现出一些问题,尤其在与全国的比较中,发展差距较为明显,新模式新业态还处在较低发展层级。在《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2018)》中,吉林省以发展指数约为19.33,位列全国31个省市区的第20位,发展指数低于全国平均值,且与发达省市存在较大差距。从电子商务的渗透指数看,吉林省位列倒数第四,说明电子商务对传统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弱,与传统产业的融合程度还不够深入。再从长春市电商产业发展来看,2019年上半年,在平台交易额中,对单位的交易额占全部交易额比重约为79.7%,对个人的交易额占比约为20.3%。长春市电商平台更多依赖对单位的交易,没有融入全国的B2C市场中。而且,长春市电商平台交易以本省市场为主,省内电子商务交易额占比约为99%,说明市场结构单一,未打开全国市场。总体上,吉林省电商在形式的发展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电子商务增长动力仍显不足,与发达省份差距较大。电子商务发展上的问题体现的也是新业态新模式在吉林省发展不足的问题,即新模式与传统经济的融合多元化程度非常有限,缺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融合中的应用场景,也缺乏互联网金融、新零售、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有机融合。

  以改革推动体系完善

  以创新推动能级提升


  吉林省应充分借鉴先行地区做法,以改革、开放和创新的办法加快促使服务业发展跃上新台阶,从而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以改革推动体系完善。深化改革首先要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照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将竞争机制引入非基本公共服务业领域,实现清单之外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破除服务业市场准入的各类显性及隐性障碍。完善产权制度,确立法人主体平等地位,给予各类所有制企业、大中小规模企业平等的法律地位,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的公平市场环境。深入全面分析新兴服务业的特点,不断完善行业归类规则和经营范围的管理方式,对不适应“互联网+”等现代新兴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准入要求及时进行调整。逐步建设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以创新推动能级提升。实施高技术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发展工程,提升信息、生物、检验检测等重点领域基础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大力促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应用。在若干专业细分领域培育一批创新“隐形冠军”企业,推动全省原始创新能力跃升。支持长吉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长春国家资助创新示范区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加快高端创新人才、重大创新设施、先进创新成果集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工程,对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信息服务和文化创意领域的创新型、引领型和示范性服务企业给予政策支持,积极培育一批行业带动能力突出的高新技术服务企业,引进新兴服务业企业;引导现代服务业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参与服务业前沿技术研发以及高端产品和细分市场的开拓。着力培育长春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园、长春·中关村创新中心、吉林创新科技城等园区(基地),完善配套服务,集聚更多服务贸易企业和人才。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服务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鼓励新业态新模式创建。加快提升新兴服务业规模能级,推动服务业向产业链高端价值环节跨越。推动“吉林一号”卫星商业化运营。依托“吉林一号”卫星,充分发挥其“星载一体化”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功能,推动其不断丰富遥感数据种类和应用服务范围,开发智能综合应用终端和服务平台,为全球用户提供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以融合推动结构优化

  以包容审慎推动新就业形态发展


  以融合推动结构优化。扩大服务业与农业融合范围。促进现代物流、农业科技、乡村旅游、信息、金融保险等服务业与农业深度融合,鼓励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的功能复合型农业,增强服务业对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引领作用。力促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基础作用和服务业在提升制造业产品价值等方面的优势,深化二者的业务关联、技术渗透和链条延伸,推动服务向制造的拓展,加快以服务为主导的反向制造的发展,建立“产品+服务包”的新盈利模式,逐步延伸产品价值链,推动制造与服务的双向融合。鼓励服务业内部相互融合。顺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趋势,促进服务业内部细分行业交叉、延伸和重组,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服务系统集成,促进文化、物流、旅游、金融、养老等行业的跨界融合,不断提供创新性的服务产品,满足消费者的服务需求。

  以包容审慎推动新就业形态发展。要充分发挥新产业新业态对就业岗位的拓展作用,应坚持包容审慎的政策引导,调整优化就业政策,加强数字经济政策与支持新就业形态政策的衔接,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零工就业、灵活就业等健康发展。针对新就业形态展现出的雇佣关系、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特点,积极调整劳务关系以及工资支付、劳动时间等劳动基准,加快构建新型劳动关系保障制度。创新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大力宣传劳动者和工匠精神。通过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更紧密地对接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职业教育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共同构建一个产教融合的新生态。

  (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软科学研究所)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