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会)要闻 > 正文
院(会)秋季学术活动季第十二场暨2020年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二十次学习(扩大)会议: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吉林省乡村旅游
时间:2021-01-14   来源:院(会)科研管理处   作者:贾雪松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秋季学术活动季第十二场暨2020年党组理论中心组第二十次学习(扩大)会议于2020年12月28日上午9时在院(会)二楼报告厅举行,丁晓燕副院长作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吉林省乡村旅游》专题报告,院(会)党组书记、院长王颖主持会议,院(会)在长党组成员、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议。


王院长.jpg

院(会)党组书记、院长王颖主持会议


丁院长.jpg

丁晓燕副院长作专题报告


  报告会上,丁晓燕副院长全面细致地回顾和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脉络,从探索、萌芽、形成、成熟、发展各个不同时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重点介绍了乡村振兴重要路径——乡村旅游的源起和发展、内涵和外延、特征和作用以及国内外应用实践经验、中国乡村旅游新业态和新趋势,并对吉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特征、类型划分、发展模式、发展亮点进行了分析和讲解。她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论述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第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针对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为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第三,植根于中国实际,与时俱进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重大创新。

  丁晓燕副院长提出,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和重要抓手。通过乡村旅游,可以促进三生、三业、三农和谐发展,协同共进,从而使中国的乡村真正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留得住人。乡村旅游能够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附加值、改善农村环境、从而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对接、利于保护原生态文化。综合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可以总结出以下经验:一是强化政府的支持,二是注重品牌特色的塑造,三是强调休闲的随意性,四是加强与生态的结合,五是提升产品的文化品位。在谈到吉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时她指出,吉林省乡村旅游的类型主要有农家乐型、特色农庄型、农业科普型、农业产业集聚型、民俗风情游、休闲度假游和生态体验游。从发展模式来看,主要为资源依托型、区位依托型、市场依托型、政策依托型、产业依托型、景区依托型和政府撬动型。从特征上来看,主要分布在长春市和吉林市周边,经营主体主要为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年接待人数以小规模为主,旅游收入较小,主要应收以餐饮为主,这说明吉林省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就业结构上,以当地农民为主,其次是返乡民工,大学生毕业或其他工程资本下乡比较少。

  王颖院长对丁晓燕副院长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丁晓燕副院长的辅导为大家系统地回顾、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乡村振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于三农理论的重大创新,同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丁晓燕副院长的辅导报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为大家带来很多启示。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比较多,农业兴、百业兴,只有乡村振兴了才有吉林省的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丁晓燕副院长提出的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重要路径,对农村的三生、三业、三农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一观点,是不断地被实践验证的,也是未来实践的重要思路和理念。院(会)科研人员作为吉林省各级党委政府智库机构的一员,在体验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深入研究,推动三业、促进三农的兴旺。同时,不仅是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在其他方面的研究上,也要身在其中,客观冷静地分析判断。只有心怀国之大者,其研究才能走得更远,成果才能更丰硕、更有质量,发展和成长空间才能更广阔。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