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会)要闻 > 正文
“第四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暨《经济纵横》创刊3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召开
时间:2020-12-18   来源:《经济纵横》杂志社   作者:张佳睿 杜磊 金光敏

会议现场.jpg

 会议现场


  2020年12月12日,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经济纵横》杂志社承办的“第四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暨《经济纵横》创刊3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长春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十多位专家学者和期刊代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新时代学术期刊的学术责任等议题展开探讨。

  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世文出席会议并讲话。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党组书记、院长王颖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开幕式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纵横》杂志社主编郭连强主持。

张世文.jpg

张世文副部长


王颖.jpg 

王颖院长


  王颖院长代表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莅临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王院长指出,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现了新担当新作为。《经济纵横》创刊35年来,始终坚持打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高端学术平台,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刊发了一批重要理论文章,既回应了现实理论热点问题,又引领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既收获众多著名经济学家的支持和肯定,也为大批青年学者提供了不断成长的平台。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开幕式阶段进行了《经世济民为兴华——<经济纵横>刊发卫兴华先生作品纪念集》首发式及现场赠书。“人民教育家”卫兴华教授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一生坚持求实唯真、守正创新的探索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做出卓越贡献。卫兴华教授生前是《经济纵横》的编委,一直关注和支持刊物的发展,始终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在《经济纵横》完整呈现,从20世纪80年代起,卫兴华教授先后在《经济纵横》发表了49篇精品力作。为表达对卫兴华教授的怀念之情,《经济纵横》杂志社将他在刊物上发表的代表性文章编撰成集,出版了《经世济民为兴华——<经济纵横>刊发卫兴华先生作品纪念集》,全景式展现一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的思想轨迹和学术贡献,也希望以此形式刻录卫兴华教授与《经济纵横》几十年的友谊。该文集得到了中央民族大学黄泰岩教授的大力支持,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为文集作序。会上,王颖院长、郭连强副院长等向与会代表赠送了文集。


之后,召开“第四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吉林大学宋冬林教授主持。厦门大学吴宣恭教授、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南开大学逄锦聚教授、浙江大学丁堡骏教授、四川大学蒋永穆教授分别作主旨发言。


吴宣恭.jpg  

吴宣恭教授


  厦门大学吴宣恭教授认为,政治经济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分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阐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过程的内部关系和相互关系,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要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正确理解和把握“两个毫不动摇”,确保公有制为主体;做优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改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要做好组织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壮大农村集体所有制,振兴农村经济,这是我国实现以内循环为主、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1608277776978376.jpg

洪银兴教授


  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属性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设目标是:第一,建立以发展社会生产力、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的经济学理论;第二,建立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经济学理论;第三,建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经济学理论。可见,目标导向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问题导向提出理论创新的课题,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要摆脱先验论导向,克服模型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的是重大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导向的理论创新。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所处时代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推动理论创新。

1608277814364668.jpg  

逄锦聚教授


  南开大学逄锦聚教授认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全面贯彻。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其对国际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对国内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也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内涵在于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基本要求在于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解决各类瓶颈问题,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直接目的在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丁堡骏.jpg  

丁堡骏教授


  浙江大学丁堡骏教授指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社会生产方式,《资本论》本质上是马克思对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质上则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反映。只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设社会主义,才能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典型地点形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理论原型。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越卡夫丁峡谷建设社会主义符合历史潮流、时代前进的方向,使得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成为世界经济学研究中心。


1608277922884867.jpg  

蒋永穆教授


  四川大学蒋永穆教授认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体现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提出发展生产力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扬弃了人类历史上所有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成果,使共同富裕理论由空想走向科学。同时,实现共同富裕既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共同美好愿望,也是共同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一代代中国人民在坚持不懈地探索、持之以恒地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思考与探索,体现着浓厚的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和世界视野。

  大会第一组平行分论坛主题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阶段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史守林主持,北京大学平新乔教授、吉林大学宋冬林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晓山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碚研究员发言。

平新乔.jpg  

平新乔教授


  北京大学平新乔教授对科斯定理进行了重新思考。在科斯定理提出前,认为环境污染应由政府治理为主的思想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科斯定理的重要贡献是给出了由市场来解决环境污染的选择,经济的外部性或者说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但2014年以来,中国政府形成了环境保护的两种思路:一是追查引起污染的源头,并追责,这是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的思想转变;二是评估眼前利益的同时,加入环境污染的绿水青山的价值。近年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强调环境治理问题,过去几年中国各地方政府都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并取得显著成效。


宋冬林.png  

宋冬林教授


  吉林大学宋冬林教授提出,吉林省依托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活动产出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呈现强劲势头。但吉林省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依然面临着科技成果供给与市场需求匹配度有待提高、企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待加强、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有待完善等突出问题,亟需以加快培育科技型市场主体作为突破口,着力革除科技成果转化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弊端,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加快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快形成需求导向型科技创新模式,不断夯实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基础。实施科技型市场主体培育行动计划,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接载体建设。打造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制度环境,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运行机制。


1608278277222789.jpg  

张晓山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晓山研究员重点阐述了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在当前形势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和劳动力人口老化促使中国经济从追求人口红利向获取人力资本红利转化。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稳就业”和决战脱贫攻坚的背景下,以及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应通过构建市场化导向的农民工技能培训机制,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以企业为农民工技术培训的主体力量,促使正规就业的一部分农民工成为潜在的高技能人才。对于非正规就业的农民工,要明确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各自的职能,将灵活就业与灵活培训有效结合。

1608278318383951.jpg  

金碚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碚研究员指出国内国际双循环是经济发展的客观的趋势。如果市场经济工具理性主导下的增长是无限的,那么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从国内发展到国际,一直发展到全球。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意义上的一个含义,而是世界规则体系的重新调整,这是全人类都需面对的重大历史性挑战。

  第二阶段由吉林大学李政教授主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马晓河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蔡昉研究员、南京大学沈坤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陈彦斌教授发言。


马晓河.jpg  

马晓河研究员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马晓河研究员以丰富的数据,对未来世界经济格局进行勾勒,预计2030—2035年中国经济总量可能会迈上新台阶,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实现跨时代的转变。我国要推动需求结构转型,实现从投资拉动、出口导向向内需导向、消费引领转换;推动供给结构转型,实现由以工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工业内部结构由中低端制造为主向中高端制造为主转变;调整要素配置结构,实现由粗放型资源配置方式向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节约型方式转化;促进社会结构转型,实现人口结构向市民化社会转型,人群结构向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转化;推进体制结构转型,由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向有法治约束、企业完全自由交换的市场经济体制,支持政府由纵向管理结构向扁平化社会治理结构转型。


1608284073686967.jpg  

蔡昉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蔡昉研究员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稳定就业、提高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适当增加财产收入和增强社会流动性的统一。三类群体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点培育对象,第一类是脱贫后的农村人口,他们进入中等收入群体面临拓展收入来源的问题;第二类是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把他们培养成中等收入群体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均等化;第三类是未来越来越大的老年群体,应通过提高劳动参与率、提供更好的基本养老保障水平和均等化水平,使他们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

1608284130222934.png 

沈坤荣教授


  南京大学沈坤荣教授认为,以新基建助力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必要之举。加强新基建建设能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但新基建本身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迭代风险、政企协同机制不完善等挑战。在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之际,应加紧统筹布局新基建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强前沿基础研究投入,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强化新基建制造业协同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引导市场主体充分参与,加快新基建进程。

1608284172931424.jpg 

陈彦斌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陈彦斌教授认为,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消费水平。具体而言,一要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两方面入手,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二要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减轻居民部门住房债务负担,降低居民债务对消费的抑制作用;三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根本性地减轻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后顾之忧,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


期刊发展分论坛.jpg

  期刊发展分论坛现场


  大会第二组平行分论坛的主题是“学术期刊创新发展”,由《经济纵横》杂志社副主编李琪主持。来自《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求是学刊》等十几家期刊的代表参加探讨。大家表示,一方面,学术期刊要进行形式上的创新。主要是与数字媒体相结合进行传播方式的创新,加强微信、官网等建设,通过数字化传播方式,提高期刊关注度。另一方面,学术期刊更要注重内容上的创新。当前,学术期刊面临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期刊特色化发展、内容创新压力很大,这需要学术期刊进行自我革新。同时,要构建学术期刊共同体,联合起来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以更好地实现学术传播和学术引领,为学术发展贡献力量。


郭连强.jpg  

郭连强副院长


  大会闭幕式阶段,东北师范大学吕康银教授和《求是学刊》执行主编李宏弢教授分别代表两组分论坛代表进行总结。郭连强副院长对大会进行总结,他表示在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支持下,在与会专家、学者、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此次会议获得圆满成功。总体看,此次会议具有会议层次高端、举办模式创新、学术传承、影响广泛等鲜明特色。十几位在经济学界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与发展、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视角为我们带来一场思想盛宴。同时,来自全国各地有较强学术影响力的十几家期刊同仁,围绕新时代学术期刊创新发展等问题展开广泛研讨。《经济纵横》主办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和发展论坛”已经举办了四届,我们将把论坛一届一届的坚持下去,办成品牌论坛。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