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人著述 > 综合 > 正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时间:2021-04-09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

1617936339949759.png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至2012年底,根据现行贫困标准全国还有近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形势依然严峻,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依然任重道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要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创造人类反贫困事业的奇迹。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发表的重要平台,《社会科学战线》常怀经世致用之心,关注时代问题,始终把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理论支持作为自身使命。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之后,我们组织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集中研讨农村贫困的特征及治理路径,揭示项目制扶贫参与主体的行为逻辑与博弈关系,探索社会力量介入贫困治理的策略,试图构建农村家庭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战略的理论创新价值,从国际视角反观中国脱贫攻坚成就蕴含的多重世界意涵,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智力支持。


  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正在奋力夺取全面胜利。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消除绝对贫困,并不意味着反贫困事业的终结。尤其对广大农村地区来说,消除绝对贫困,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只是底线目标,我们还需要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发挥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作用,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需要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向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导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表现得最为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此,在关注脱贫攻坚的同时,我们开始为消除绝对贫困后的乡村振兴做理论准备,组织农村问题研究专家探索2020年后农村参与式扶贫的具体路径,探讨绝对贫困终结后如何建设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从多元理论视角解析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意涵,在总结新中国70年乡村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方向,通过分析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揭示未来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方向,基于中国小农的特征创新完善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在梳理中国农地制度演变历程的基础上预测中国农业经营制度变革的未来趋势,在城乡交流的视域下探索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


  我们将相关文章精选一部分结集出版,一方面是为了集中展现新时代中国在反贫困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另一方面是试图对新时代中国的反贫困实践进行理论总结,为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为世界的贫困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这是一本群星璀璨的文集,作者队伍强大,汇集了党国英、简兴华、姜长云、刘守英、罗必良、冯兴元、叶敬忠、蒋永穆、蒋和胜、郭连强、田毅鹏、贺雪峰、林闽钢、公丕祥等学界的翘楚,正是你们基于深厚的学术素养和经邦济世的情怀,对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的深度思考,对乡村振兴的理性展望,保证了文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感谢你们多年来对《社会科学战线》的信任和支持,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本文集的编辑出版,得到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吉林教育出版社在策划和编辑出版方面付出颇多,在此一并致以诚挚谢意。


1617936460111825.png

1617936491921067.png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