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库瞭望 > 媒体关注 > 正文
吉林省正式发布“东北抗联精神” 暨“杨靖宇精神”阐释内容
时间:2021-06-09   来源: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张丽 孙太志

  2021年6月8日下午,中共吉林省委召开纪念建党100周年新闻发布会。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穆占一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了吉林省在东北抗联历史和抗联精神的总结和传承方面工作开展情况。


1623206278592635.png


  穆占一主任指出,近年来,省委党史研究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要把抗联的历史发掘好、研究好、宣传好,组织好相关纪念活动,为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凝聚正能量”的指示精神,着力从开展高水准的研究工作、开展有影响的宣传工作、搭建有作用的研究平台三方面推进抗联研究和宣传工作。


1623206376288759.png


  穆占一主任介绍,在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发起、组织和大力支持下,吉林省东北抗日联军研究会、吉林大学东北抗联研究中心、吉林省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文献研究会先后成立,这些机构与团体的成立,聚合起了省内党史系统、党校系统、社科系统以及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从事抗联研究的力量;省委党史研究室与吉林省中共党史和文献研究会、吉林省东北抗联研究会联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省委宣传部、白山市委等单位,先后举办了东北抗联历史资料征集工作推进会,纪念魏拯民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杨靖宇精神与东北抗联研究高端论坛,东北抗日联军历史与精神学术研讨会,三届“红色文化实践基地建设与东北抗联史学术研讨会”,两届“东北抗联历史与文化高端论坛”以及多次的相关讲座和报告会。通过这些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对两种精神进行提炼和总结,逐步取得学术界较为一致的意见;围绕抗联历史研究和抗联精神、杨靖宇精神的内涵和表述等问题,穆占一同志本人撰写的《论东北抗联的独特贡献与历史地位》、省社科院副院长史守林撰写的《东北抗联史研究评述》,以及吉林大学刘信君撰写的《再论东北抗联精神》《关于东北抗联三个重大问题的研究》,发表在权威核心期刊《社会科学战线》上,获得了党史学界更加广泛的认同。在此基础上,吉林党史学界深入落实俊海书记在省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指示要求,经过多番交流研讨、集中力量攻关、精心打磨提升、广泛征求意见,广大专家学者对东北抗联精神以及杨靖宇精神形成了共识。


  新闻发布会上,穆占一主任发布的东北抗联精神,内涵阐释为:救亡图存、忠贞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执着、矢志不渝的共产主义信念,爬冰卧雪、向死而战的英雄主义精神,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首创首行、独立自主的开拓创新精神,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杨靖宇精神的内涵阐释为:勇赴国难的爱国情怀,绝对忠诚的理想信念,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战天斗地的艰苦作风,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团结战斗的大局观念。

  穆占一主任强调,回顾历史,东北抗联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也为我们创造了可歌可泣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不朽的东北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一脉相承,是当代共产党人的生命基因,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生动展现。今天,我们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的目的,绝不是简单的感怀和铭记,更重要的是,继承好光荣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从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中获得攻坚克难的勇气、汲取开拓前进的力量,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刘信君教授谈吉林省党史学者关于东北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研究情况


  为进一步了解东北抗联精神以及杨靖宇精神的具体内涵,提出的背景和过程、重要意义,以及吉林党史学界近年来在研究和宣传东北抗联历史和东北抗联精神方面开展的工作,本期公众号记者对吉林省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文献研究会会长、吉林大学东北抗联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抗联精神与杨靖宇精神的主要提出者之一刘信君教授进行了专访。以下为采访全文:

  记者:刘教授您好!据穆占一主任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此次我省公布的东北抗联精神与杨靖宇精神是由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与吉林大学东北抗联研究中心集中力量攻关,经过认真提炼总结、广泛征求意见后发布的。

  刘信君: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研究好、阐释好东北抗联历史与精神,我们与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吉林省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文献研究会、吉林省东北抗联研究会、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等单位和团体通力合作,形成了关于东北抗联精神以及杨靖宇精神的明确表述。

  记者:刘教授,东北抗联精神的六项内涵,分别有着哪些突出体现呢?

  刘信君:从爱国主义精神来看,除了延安精神外,红船精神、先驱精神诞生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都诞生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即都产生在国内阶级斗争时期,而东北抗联之爱国主义精神则是诞生在同外族——同日本帝国主义斗争时期,即产生在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这是东北抗联爱国主义精神的突出特点。

  从共产主义信念来看,以杨靖宇、赵尚志、陈翰章、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东北抗联指战员,自觉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把远大理想与抗战时期党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民族解放、实现民族复兴作为最终的奋斗目标。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忠贞不二,信念坚定。

  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付出了巨大牺牲。据统计:1931年至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部队共损失91.4万余人,其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共伤、亡、被俘、失踪58万余人;东北义勇军和东北抗联伤亡33万余人,占总损失的36%。东北人民军及东北抗联师以上干部100余人英勇牺牲,其中军以上干部高达38人。此外,还有涌现出一些英雄群体,如“八女投江”“十二烈士”“莲花泡四十二烈士”等,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

  从艰苦奋斗精神来看,东北抗联斗争的长期性、艰苦性、残酷性,人所共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时间最久,坚持了长达14年抗日游击战争;面对的敌人十分强大,日伪军残酷“讨伐”,手段残忍;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吃穿住行困难很大;东北抗联孤悬敌后,外无援军,且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达10年之久,完全是独立苦战。关于这一点,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彭真都认为东北抗联的14年苦战是中共历史上最艰苦的斗争。

  从创新精神来看,在中共中央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领导下,东北地方党组织根据《一二六指示信》《六三指示信》《八一宣言》等文件,首创首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全东北的抗战热潮;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中,首先开展山地游击战争,并制定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创建了具有东北特色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从国际主义精神来看,东北抗联精神是具有独特性的。在长达14年艰苦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与朝鲜共产主义者金日成、金策、崔庸健等人,并肩作战,用鲜血和生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与苏军密切配合,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尤其是配合苏军解放东北,为中共抗战胜利后先机抢占东北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总之,东北抗联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相比,是特点鲜明、生动典型的。

  记者:刘教授,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我省党史学界能够正式提出东北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呢?

  刘信君:在建党百年之际,这两种精神的提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省具备开展两种精神研究的深厚土壤。吉林省作为东北抗联的主要战场和活动区域之一,留存丰富的抗联遗址遗迹和文献档案资料,具备开展抗联历史研究得天独厚的条件;几十年来,几代党史人在抗联历史和抗联精神的研究方面,作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为抗联历史的宣传、教育和抗联精神的提炼、总结,奠定了重要基础。其次,是吉林党史学界实现了大联合。2018年,省委党史研究室发起成立了“吉林省东北抗日联军研究会”;2019年,在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大力支持下,吉林大学东北抗联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并与省委党史研究室和吉林省档案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2020年,由省委党史研究室发起成立了吉林省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文献研究会。以上三家机构与团体的成立,聚合起了省内从事党史文献研究,尤其是抗联史研究的相关单位和专家、学者,以及从事党史题材创作演出的文艺工作者,形成了各方共同发力,推进抗联历史研究走深走实的势头。第三,我们充分集中了省内外抗联领域专家的智慧和力量。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几十年来,学术界并没有就此形成一致观点。自2018年以来,省委党史研究室、吉林省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文献研究会、吉林省东北抗联研究会联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省委宣传部、白山市委等单位,先后在延吉市主办了东北抗联历史资料征集工作推进会,在长春市主办了纪念魏拯民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白山市主办了杨靖宇精神与东北抗联研究高端论坛,在吉林市主办了东北抗日联军历史与精神学术研讨会等高端学术交流活动。吉林省东北抗联研究会先后举办了三届“红色文化实践基地建设与东北抗联史学术研讨会”,吉林大学东北抗联中心举办了两届“东北抗联历史与文化高端论坛”。在这些会议上,有一个不变的重要议题,就是对两种精神的提炼和总结。为此,我们与赵俊清先生、孔令波先生等国内东北抗联史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兄弟省(区)的党史部门负责同志,社科系统、党校系统、高校系统、宣传系统的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多次深入交流、探讨,逐步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其中,本人撰写的两篇文章《再论东北抗联精神》《关于东北抗联三个重大问题的研究》,对东北抗联精神进行了初步总结,在国家权威期刊《社会科学战线》发表后,经国家一级期刊《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获得了党史学界更加广泛的认同。第四,党史学习教育为我们提炼、总结两种精神提供了重要契机。近一段时间,我们深入落实俊海书记在省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指示要求,集合我省在东北抗联研究方面力量,经过认真提炼总结、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对两种精神的明确表述,可以说这两种精神的形成,是吉林省党史工作者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1623206522652710.png

东北抗日联军历史与精神学术研讨会


  记者:刘教授,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近年来,吉林党史学界在开展抗联历史和抗联精神的研究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吗?

  刘信君:在抗联历史研究上,吉林党史学界主要开展了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基本著作的编写。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的100年》将于本月正式出版;同时,根据近年来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省委党史研究室对2015年版的《中国共产党吉林历史(第一卷)》进行了重新修订,年内这本书将正式出版;由谭忠艳、李红娟和我本人撰写的《东北抗联精神及当代价值》一书已被列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近期将出版。应该说,抗联基本著作的编写,有着其他工作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抗联历史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二是撰写有分量的学术论文、报告。2020年以来,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穆占一的《论东北抗联的独特贡献与历史地位》、省社科院副院长史守林的《东北抗联史研究评述》以及本人所撰写的《关于东北抗联三个重大问题的研究》,发表在权威核心期刊《社会科学战线》上,在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由吉林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石玉钢承担的中宣部“马工程”重大课题“新时代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经结项;三是开展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刚才我所讲到的,自2018年以来,在我省先后举办了有关东北抗联研究的系列高端论坛。今天上午,经省委批准,由省委党史研究室协助省委组织部筹办的“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理论研讨会在长春召开,国内著名的党史、军史专家学者以及著名作家云集,必将对我省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党史研究的深化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四是开展高水平的课题研究。近三年来,省委党史研究室指导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研究》、省委党史研究室独立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东北抗日联军经济活动研究》都已经顺利结题;省委党史研究室承担的国家级课题《东北抗联精神》项目,已经进入统稿阶段。


1623206630473232.png

东北抗联历史资料征集工作推进会


  记者:我们知道,近年来省委党史研究室以及吉林省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文献研究会,在开展党史宣教工作方面,有很多创新之举。刘教授,就您所了解的情况,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吗?

  刘信君:省委党史研究室穆占一主任首次提出,要充分发挥党史工作“第四支队伍”的力量。所谓“第四支队伍”,是指关心支持党史工作、从事党史题材创作演出的广大文艺工作者,他们在实践中已经成为党史队伍的有生力量。充分挖掘和着力凝聚这部分文艺队伍力量,对做好新时期党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一认识,在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领导下,省委党史研究室会同省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了10集文献记录片《百年红星耀吉林》、6集东北抗联专题片《信仰的光芒》,这两部片子都将在七一前与观众见面,其中《信仰的光芒》已经列入央视播出计划;省委党史研究室与省委宣传部、敦化市委联合摄制的抗联题材电影《戴家大院》,也已经进入紧张的筹拍阶段;同时,在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大力积极支持下,40集电视剧《铁骨忠魂杨靖宇》也已经进入紧张的筹拍阶段。在摄制红色影像作品之外,省委党史研究室支持著名画家赵明仁,在完成百米组画《人民英雄杨靖宇》之后,继续创作大型抗联题材国画《少年铁血营》,该画已被长春市列入中小学课外读物;支持著名书法家穆治钢,创作“吉林党史上的今天”,此项工作于去年5月1日开始,并于今年5月1日完成,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支持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徐敦广团队,创作红色音乐剧《杨靖宇》;与长春大学合作创作的《少年做先锋》等三本抗联题材红色连环画,也将于近期出版。与此同时,省委党史研究室还注重对抗联历史宣传手段的创新,充分利用“红色吉林”公众号,吉林党史网,《吉林党史》杂志,官方快手、抖音号等,并加大与吉林日报、《新长征》、吉林广播电视台、吉林教育电视台、中国吉林网、人民网吉林频道、新华网吉林频道、中国观网、学习强国平台、新时代e支部、就业时报、吉林画报、《吉林通讯》、“廉洁吉林”微信公众号、《吉林国防》《浪淘沙》杂志等媒体合作,推出系列抗联主题的作品和文章,着力拓展抗联文化的普及面和影响力。此外,吉林省的党史工作者还为中国教育电视台、深圳卫视、吉林卫视、新华社拍摄东北抗联节目做了大量的工作。

1623206792171087.png

《东北抗联铁血少年》百米组画局部


  记者:刘教授,您认为我省在有关抗联的工作方面,还有哪些突出的亮点呢?

  刘信君:我想,省委党史研究室在关爱抗联英烈后代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是十分值得肯定的。很多人都了解,马继志是杨靖宇将军的第三代后人,曾当过兵并荣立三等功。他在战斗中被子弹打中腰部,至今还有弹片残留在身体里。退伍后,他成为郑州铁路局的一名火车司机,坚守岗位34年,直到退休。马继志的爱人程新春是郑州国棉五厂的下岗工人,长子自幼患有严重的听力障碍,长期以来无固定工作。即便生活拮据,但是这一家人从不以英雄后人自居,更没有向党和政府提过任何要求。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穆占一,在了解到马继志一家人的生活困境后,积极协调各有关单位,推动其全家迁往长春安家立业。马继志的长子马铖珺,被安排在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工作,而次子马铖明在大学毕业后,来到曾祖父杨靖宇战斗和牺牲的靖宇县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继续为吉林人民服务。我认为,党史部门以实际行动为英雄的后人排忧解难,是十分暖心的行为,对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崇尚英雄、人人关爱英雄、人人争做英雄的氛围,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623206888357465.png

2019年11月4日,杨靖宇将军后人马继志一家来到吉林。


  记者:刘教授,您认为东北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的提出和宣传,有着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刘信君:正如穆占一主任所说的,东北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的提出,有利于党史学界统一意见,凝聚共识,团结合作,更有利于这两种精神的宣传。我们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的目的,绝不是简单的感怀和铭记,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1623206980976792.png


  访谈人物:刘信君,吉林大学东北抗联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领军人才、卓越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社会科学战线》主编、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兼任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理事长、吉林省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文献研究会会长。先后获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称号。主要从事中国东北史、中国现代史研究。出版《刘信君文集》《毛泽东与东北解放战争》《中国东北史》《吉林通史》《吉林历史与文化研究丛书》《东北文化丛书》《东北古代方国属国史丛书》等60余部著作,在《新华文摘》《历史研究》《光明日报》等期刊发表文章110余篇。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