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东北亚智库论坛2019  >  正文
东北亚智库论坛2019
促进东北亚合作交流,助推吉林振兴发展
时间:2021-01-04   来源:   作者:

  在共建“一带一路”为拓展和深化东北亚区域合作带来重大机遇的背景下,本着东北亚博览会“务实、高效、节俭”的指导思想和办会要求,第七届东北亚智库论坛暨第五届中国吉林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圆桌会议于2019年8月16日在长春举行。论坛筹备历时半年,邀请东北亚各国有影响力的专家,搭建东北亚区域性智库和学术交流平台,聚焦东北亚交流合作和东北振兴发展,直击东北亚合作的新态势,为吉林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实现吉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新策略。论坛在省委省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会各界的期望与支持下,通过与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达成预期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论坛过程


  第七届东北亚智库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贸促会、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吉林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本届东北亚智库论坛的主题是“深化共识,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发展”,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国和中国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加了论坛。主办方代表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秀兰、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致开幕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邵汉明主持论坛开幕式。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教授和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所长河合正弘分别以《东北亚合作:不进则退》和《推进中日韩经济合作》为题作主旨发言。论坛共分三个时段,围绕“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东北亚互联互通、推进中日韩+X合作、新科技革命环境下的新经济关系、加强东北亚人文交流、深入推进东北亚务实合作与吉林全面振兴等一系列议题,15位学者分别进行了专题发言,数十位会议代表参与提问和讨论。会议通过了《推动东北亚智库合作倡议》。

  论坛举办期间,新华社、人民网、凤凰网、经济日报、吉林日报、吉林电视台、长春晚报、香港商报等多家媒体对论坛进行了报道。

  二、论坛成果

  论坛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研讨,形成了一批具有前瞻性、建设性、可操作性的成果。主要观点如下:

  (一)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新态势、新任务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严重冲击国际经济秩序,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幅上升。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着新变化、新挑战、新任务。

  1.东北亚经济合作面临的新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教授指出,东北亚合作面临的挑战:一是特朗普搞单边主义,掀起中美贸易战,改变了东北亚经济链的外部环境,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伤及中日韩的经济链条;二是中日韩经济互补性降低,竞争性加强,面临重构经济链;三是图们江合作、中俄蒙经济走廊、边境口岸开发区等次区域合作受到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形势和朝鲜非参与的限制,发展缓慢;四是尽管中国经济受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强,但进一步放缓是趋势,许多高度依赖产业链接的企业经营困难。

  2.东北亚经济合作面临的新机遇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认为,朝鲜半岛和平、俄罗斯远东开发、中日“一带一路”第三方合作、西伯利亚和蒙古欧亚大通道建设加快,使东北亚合作面临重要机遇。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中国扩大开放为东北亚经贸合作带来新机遇:一是中国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依赖性明显上升,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二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市场,也成为东北亚地区的最大市场;三是“一带一路”日益成为推进经济全球化新主角,更将成为推进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新机遇。

  3.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新任务

  确保大变局中的和平与发展,是东北亚各国的共同利益,也是共同责任。中国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坚持开放与合作的大方向不会变,中国东北地区正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重聚活力。要把握好大局,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推进东北亚经济区建设,召开东北亚经济发展与合作会议,邀请所有东北亚国家规划和推动东北亚“互联互通”议程,与“一带一路”对接,构建东北亚新一代通讯、大数据、电子市场网络,形成区内经济增长新动力。

  关于东北亚务实领域的合作,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所长河合正弘认为,日本作为“大图们倡议”的成员国,需要拿出更多的新的高品质合作意向和概念来支持“大图们”合作,中日韩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融资等领域的合作大有可为。韩国学中央研究院理事长林玄镇认为,中日韩三国应该以文化为重点,作为区域合作的目标,让多边和谐成为合作的良好基础。蒙古国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扎·巴雅萨呼认为,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以及旅游业、农牧业应作为中蒙俄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韩中智库网主席李泰桓提出,作为东北亚互联互通的重要方面,希望将韩国和日本加入到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来。

  (二)东北振兴与东北亚经济合作

  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地带,是我国向北开放的总前沿。东北亚形势的变化对东北振兴有着直接重要的影响,东北全面振兴的进程与东北亚经济合作进程也紧密融合。在东北亚经济新格局下,吉林振兴应作出积极选择。

  1.东北振兴进程对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影响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国际经济研究与合作交流中心主任何冬妮认为,在中国扩大开放的基本趋势下,东北全面振兴的进程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进程全面融合在一起。一是东北的需求释放进程与东北亚经贸合作进程相融合。中国国内消费需求释放与消费升级,对东北的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还有很大的需求,关键在于东北自身要改善供给体系。二是东北结构调整与东北亚经贸合作相融合。东北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研发信息、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大大增加,与日本、和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开展合作,将对整个东北亚区域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三是东北产业升级与东北亚经贸合作相融合。目前东北的数字经济规模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快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相融合,是实现东北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务实举措,对整个东北亚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发展数字贸易和数字经济都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2.以东北的大开放促进东北亚经贸的大合作

  在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兴起,外部需求进一步放缓的严峻挑战下发挥东北的作用,就是要主动地推进更大的开放。从中长期看,东北亚六国发展阶段不同,经济结构互补,尽管现在中日韩产业竞争性在上升,但中日韩在价值链上的合作是在加深,而不是减弱,东北亚国家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在上升,而不是下降。在这样的趋势下,以东北开放促进东北亚合作大有可为。一是以东北大开放促进中日韩经贸合作新进程;二是以东北的大开放促进东北亚经贸合作与“一带一路”的对接;三是加快建设面向东北亚地区的开放合作高地,以开放倒逼改革。

  3.东北亚经济新格局下吉林振兴的选择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丁晓燕研究员提出,在东北亚经济新格局下吉林振兴的选择,一是积极对接周边国家发展战略,将中国长吉图先导区开发开放计划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计划、韩国环东海经济带计划有效结合,打造中俄—朝鲜半岛经济走廊;二是抢抓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机遇,促进珲春—哈桑跨境经济合作区、中韩(吉林)国际示范区建设,积极参与到中俄朝、中日韩和中蒙俄次区域合作;三是积极推进交通运输走廊建设,以珲春海洋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实现向东借港出海,向西与蒙古国、俄罗斯合作,加快“滨海2号”国际运输走廊和珲春—扎鲁比诺港—宁波跨境运输项目建设;四是积极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通关环境,提高贸易便利化,提升政府管理服务的规范化、高效化、法治化、优质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市场开放,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五是积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在吉林省建设东北亚大数据中心,建立东北亚IT产业集聚区,服务东北亚区域经贸发展;面向东北亚各国设立矿产权证交易所,促进东北亚资源合作开发和转让;设立渔业交易所,促进东北亚海洋捕捞产业有序健康发展;成立东北亚国际金融投资集团和图们江开发股份制银行,建立东北亚投资合作基金、东北亚产业合作基金。

  三、论坛发展与设想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已经举办七届的东北亚智库论坛,在东北亚区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在与各承办方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下,本届论坛邀请了国内外东北亚问题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为东北亚发展谏言,还邀请了改革开放领域的改革先锋人物,为吉林振兴把脉。以经济议题为主的会议延伸到人文和安全领域,会议内容深刻具体。通过经验交流、观点交锋与智慧交融,集思广益、求同存异,为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提供了新思路、新策略。今后,论坛筹备委员会将继续做好第八届东北亚智库论坛的筹备和组织实施工作,为将其办成“高层次、高水平、高效率”的东北亚区域合作国际论坛而不懈努力:一是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邀请名人名家参会;二是精心确定主题,突出论坛议题的本地化和具体化;三是发挥智囊参谋作用,联手构建“东北亚智库联盟”;四是强化论坛成果转化,打造博览会人文交流品牌。